锂电负极材料产品分类详解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以石墨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负极材料种类也在增多,新材料不断被发现。负极材料种类可分为碳类和非碳类,碳类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炭微球、硬碳、软碳等。非碳类包括硅基材料、钛基材料、氮化物、金属锂等。

1、天然石墨

天然石墨主要分为片状石墨和微晶石墨。片状石墨表现出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首周库伦效率,但是其循环稳定性稍差;而微晶石墨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都不错,但是首周库伦效率较低。这两种石墨在快充过程中都面临着析锂的问题。

 

2、人造石墨

人造石墨由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等原料通过粉碎、造粒、分级、高温石墨化加工等过程制成。人造石墨在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与电解液的相容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容量一般低于天然石墨,因此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容量。人造石墨改性方式不同于天然石墨,一般通过颗粒结构的重组实现降低石墨晶粒取向度(OI值)的目的。

3、中间相炭微球

沥青类化合物热处理时,发生热缩聚反应生成具有各向异性的中间相小球体,把中间相小球从沥青母体中分离出来形成的微米级球形碳材料就称为中间相炭微球。直径通常在1~100μm之间,商业化中间相炭微球的直径通常在5~40μm之间,球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压实密度。

 

4、软碳和硬碳

    软碳即易石墨化碳,指在2500℃以上的高温下能石墨化的无定形碳。软碳结晶度低,晶粒尺寸小,晶面间距较大,与电解液相容性好,倍率性能好。软碳首次充放电时不可逆容量较高,输出电压较低,无明显的充放电平台,因此一般不独立作为负极材料使用,通常作为负极材料包覆物或者组分使用。
    硬碳是难以石墨化的碳,通常为高分子材料热裂解制得。常见的硬碳有树脂碳、有机聚合物热解碳、炭黑、生物质碳等。

 

5、硅基负极材料

石墨负极材料虽有高电导率和稳定性的优势,但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发展已接近其理论比容量(372mAh/g)。硅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其理论克容量可达4200mAh/g,超过石墨材料10倍以上,同时Si的嵌锂电位高于碳材料,充电析锂风险小,更加安全。但硅负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会发生近300%的体积膨胀,极大地限制了硅负极的产业化应用。

 

6、钛酸锂

钛酸锂(LTO)是一种由金属锂和低电位过渡金属钛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属于AB2X4系列的尖晶石型固溶体。钛酸锂的理论克容量175mAh/g,实际克容量大于160mAh/g,是目前已经产业化的负极材料之一。钛酸锂自1996年被报道后,学术界对其研究热情一直长盛不衰,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报道可追溯至2008年东芝发布的4.2Ah钛酸锂锂负极动力电池,标称电压2.4V,能量密度67.2Whkg-1(131.6WhL-1)。

 

7、金属锂负极材料

金属锂负极是最早研究的锂电池负极,但由于其复杂性,过去的研究进展较慢,随着技术的进步,金属锂负极研究也在提升。金属锂负极具有3860mAhg-1的理论比容量和-3.04V的超负电极电势,是一种具有极高能量密度的负极。但锂的高反应活性和充放电时不均匀的沉积、脱出过程,导致其循环过程中会粉化和锂枝晶生长,造成电池性能快速衰减。

 

8、锡基负极

  锡基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很高,纯锡的理论比容量能达到994mAh/g,但锡金属在脱嵌锂过程中体积会有变化,会产生超过300%的体积膨胀,这种体积膨胀引起的材料变形会使电池内部产生很大的阻抗,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变差,比容量衰减过快。常见的锡基负极材料有金属锡、锡基合金、锡基氧化物以及锡碳复合材料等。

 

9、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负极

  碳纳米管是一种石墨化结构的碳材料,自身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同时由于其脱嵌锂时深度小、行程短,作为负极材料在大倍率充放电时极化作用较小,可提高电池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然而,碳纳米管直接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时,会存在不可逆容量高、电压滞后及放电平台不明显等问题。  

石墨烯直接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非常可观的电化学性能。试验室曾采用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制备了丛林形貌的石墨烯片,其兼具硬碳和软碳特性,且在高于0.5V电压区间,表现出电容器的特性。石墨烯负极材料在1C放电倍率下,首次可逆容量为650mAh/g,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仍可达到460mAh/g。石墨烯还可作为导电剂,与其他负极材料复合,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行业资讯

INFORMATION

首页    锂电负极材料产品分类详解